时间:2024-07-16 来源:北京观察
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想向您介绍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年轻有为、思维独到的中青年学者,他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亮。
刘亮执掌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时候,他仅仅39岁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他就敏锐地洞察到人工智能将会重塑人类获取知识和学习的方式,教育领域即将迎来全方位的深层次变革。因此,在刘亮的引领下,北邮人工智能学院也成为孕育教育变革力量的沃土。
刘亮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
融合与创新的双重任务
2020年,当世界正被疫情的阴霾笼罩时,北邮人工智能学院诞生了。该学院汇聚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的精英力量,犹如三股溪流汇成了变革的洪流。而年轻的刘亮,正是这股洪流的引领者。
在刘亮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信,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前沿,更是重塑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关键力量。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教育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教育被工业革命的遗产束缚,停留在集体授课的模式中。师生比例的失衡,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则为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回想当初刚刚执掌人工智能学院的时候,刘亮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师资融合成一支协同统一的队伍;二是如何确立学院的独特个性和发展方向,在激烈的人工智能教育赛道上脱颖而出。
师资融合是当务之急。由于来自不同学科的关系,师资队伍在理念、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化解分歧、凝聚合力,是刘亮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为此,他响应学校提出的“守正创新”理念,号召大家继承北邮在信息通信网络领域的传统优势,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胆创新,以期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
另外,相比清华、北大等综合实力雄厚、人工智能研究历史悠久的高校,北邮虽然在信息通信网络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人工智能方面还需要寻找独特的突破口。为此他苦心钻研,将北邮传统优势与人工智能前沿相结合,从信息的“感知-表示-传输-处理-施效”全链条重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让北邮人工智能学院找到了独特的发展之路。
刘亮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上作报告
未来展望
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风口,刘亮对这一领域的未来有着独到而前瞻的见解。在他看来,多模态大模型正迅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将全面渗透并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多模态大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刘亮说,“过去的人工智能大多局限于单一模态,比如有的只处理文字或者有的只处理图像等,但多模态大模型则跨越了这一界限,它能够像人一样,同时处理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的信息,进行综合学习和推理。”
正是这种多模态融合的能力,让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得以大大拓展。未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无论是用文字、语音还是图片的形式提出,大模型都能给出智能化的解答和指导。知识的获取方式也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多模态的综合呈现,学生可以获得更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换句话说,多模态大模型就像是一个终极的、全能的私人助教,他无所不能。”刘亮说,“它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任何伟大的创新都伴随着挑战,大模型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刘亮指出,目前大模型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计算成本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
“训练一个大模型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和数据资源,运行成本极为昂贵,这使得大模型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应用。”刘亮说,“另一方面,现有大模型往往是通过‘无监督预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控风险。如何在保证大模型效能的同时,降低其成本并赋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除了大模型,人机协作也是刘亮极为看好的一个发展方向。“有句话说,将来与你竞争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会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人类,而是要辅助和赋能人类。”他说,“在教育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但教师的角色长期存在且不可或缺。因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
刘亮与最佳论文奖获得者合影
刘亮设想,在未来的课堂上,人工智能系统将深度参与到整个教学流程中。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答疑解惑,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生成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习题和作业,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时,人工智能也将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估,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人工智能和教师将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师生共同体。”刘亮说,“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学生都将得到全方位的个性化培养,发挥个人所长,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而教师也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核心作用。”
刘亮还介绍了目前北邮在这个方向上正在开展的探索——基于大模型的辅助教学平台“码上”。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编程实践还是理论课程,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获得量身定制的辅助,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学生遇到问题,大模型会像个人助教一样细心解答;教师布置作业,大模型会像忠实助手一般检查并反馈。如今,超过100门课程、7000余名北邮学子都加入到这个创新实践之中。
“实话实说,过去一个老师带十七八个学生做实验,确实照顾不过来,但自从开发出了这套系统,这种问题就解决了,这不仅让我们人工智能学院受益,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在学习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刘亮说。
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由于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双重身份的关系,刘亮时刻关注着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动态,深知这项新兴技术给社会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因此,他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就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这一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刘亮在北京市两会上
刘亮在提案中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型ai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应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虚假信息生成、责任认定等伦理挑战越来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效的安全治理对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决心不谋而合。
针对这一问题,刘亮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他呼吁构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算法生态。对于进入市场的新型ai算法,应当实施严格的安全审核,建立算法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组建第三方独立检测平台,定期发布算法评测报告;还需构建生成内容溯源体系,通过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将生成内容与其算法和平台绑定,追根溯源。此外,在算法开发过程中,需要规范训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避免受数据偏差影响而产生歧视性或非法性内容。
其次,刘亮建议明确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生态中各方的责任边界。细化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在算法设计、开发、测试等不同环节中的安全义务和警示责任,构建预防为主、事中监管、事后问责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同时完善算法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机制,区分技术缺陷和管理失职,明晰相关主体的归责。
第三,刘亮建议充分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算法安全技术研发高地。以解决算法歧视、信息真实性校验、个人隐私保护等前沿课题为方向,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组建开放式算法安全技术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理论和技术攻关,产出算法安全产品、服务与评估工具,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
最后,刘亮强调要加大人工智能安全教育和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系统的人工智能安全和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批ai领域的安全专家和技术人才;在公共教育体系中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通过社区、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ai知识,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树立安全用ai的意识。
他的建议不仅契合了政府加强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的决心,更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促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作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刘亮愿意为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让教育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熠熠生辉,释放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在人工智能的热土上探索创新,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刘亮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代人乃至一个国家在教育创新道路上的缩影。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教育变革的浪潮必将愈演愈烈。相信在刘亮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必将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张涛)